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

playaround#3: DIWO 音景課程紀錄


我是playaround3-文化培養皿課程 聲音符碼與有聲書的助教,協助Pei的教學同時學習音景,本課程共有九名學員,學員背景從橫跨設計、工程、醫療等領域。

這是一門技術門檻低、但需花大錢的領域,因為需要錄音設備。而且錄音品質愈好設備愈是昂貴。不過工作坊有提供器材就是了。以下是我所做的文字式課程紀錄:



+Day 1+
**關於聲音的想像,以及想像的聲音
上午,Pei投影了一些照片: 巴黎中國城昏暗的燈光中兩個對坐的男女身旁還有一隻哈士奇、細石面石階上的紅椒、在地板上休息的海龜等,詢問學員們倘若身處其中,將聽到什麼聲音。

接著,Pei放了一些她錄製的聲音: 伴隨蟲鳴的異國禱告聲、清亮的山中聲響、呼嚕搭拉呼嚕搭拉的聲音,詢問學員覺得這些聲音是什麼、在哪裡,並且分享她在錄製這些聲音的過程故事。

---> 日常生活視同理所當然的聲響,其實不是那麼的理所當然。這些聲音提供了很多很多的資訊,並將聽者拉入聲音的時空之中。

**聲音符號、聲音物件與聲音事件
將聲音作為符號,組合型塑之,表現欲傳達之意念。

聲音物件是音景(soundscape)的基本元件,如古典音樂中的「Do」、「Re」、「Mi」。拋球聲、蟲鳴、呢喃都可以是一個聲音物件。

將聲音物件隨己欲傳達表現之意組合成聲音事件。

**使用聲響描繪詩境
Pei發給九名學員每人一首現代詩,並以此發展成一首五分鐘的音景音樂。

每個學員開始出外蒐集自己覺得適當的聲音,找出自己的音景音樂之「種子」(聲音物件),再由這些種子發展出枝繁葉茂的花朵、樹或攀上天空的大藤蔓之類的(聲音事件)。

+Day 2+
**雕塑錄製的聲音
自由軟體Audacity的降噪、等化器等各種聲音調變的教學。

**聲音的形狀
使用聰明塑膠捏製心中想像的聲音。

**分享
Pei分享作品soundTransit、Dealing With Fear。

+Day 3~5+
** Pei分享自己的音景創作經驗
創作方式是非常個人且私密的心理歷程,
對於Pei而言,音景的創作線是從回憶錄製這個聲響的記憶開始,
透過似繪畫的方式使用這些聲音,
重建當時的氛圍、時空、事件與一切細節,
產生對話。

自己與自己的對話,或是自己與聲音的對話,
或者是聽者與聲音的對話,
反正就是對話。

**決定C組的Open Field內容
濱海詩選
C組所有組員製作一則音景詩,並以智慧塑膠將之形塑一個雕塑。

**我的小小心得
在課前,我想音景不是技術取向,所以負擔應該會比去年的pd組小,沒想到我錯了,我覺得比去年的pd組忙,忙到七月中開始準備的自己的聲音表演最後沒有上。在我忙著弄【濱海詩選】的軟體及硬體時,焊接等級倒是提升了,真是始料未及耶哈哈哈哈哈!

參與今年playaround的組員,多選擇以裝置作為最後的成果呈現,與去年恰好相反。我最喜歡的學員創作是Albert那組的TwitColor,大部分的資訊視覺化都有些冰冷(也可能是我看得不夠多),但這個好有「人」的氣息,喜歡~

Pei的頭髮變更長了,Chun的頭髮長出來了,Marc、Tobi、Escher沒有變,Keith的帽子好好看喔,大概是這樣,我對人的改變一向比較感興趣。而且我發現上述的很多人的耳殼都有一顆痣,所以有痣者事盡成。

4 則留言: